1.基本介绍
压接是将原材料(端子、导线和密封圈)通过压接模的钳口把铜线和端子结合在一起,生产成线束部件(电路)的重要工序。压接是在导线和端子接触区域施加压力使其成型,实现紧密连接的工艺。
压接是冷压技术,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940年前后。其原理是借助压线钳或压线工具,完成金属导线和插针的压接。压接气密性好,抗腐蚀,非常可靠。实现可靠的数据、信号和动力传输。
在压接端子与导线之间提供不可分离的, 长时间可靠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压接连接具有结构紧凑、连接牢靠、可靠抗震通过专用工具进行现场操作等优点。跟一般螺钉连接相比, 压接提供最大可能的连接密度, 即单位面积内可提供的连接通道最多。压接应便于生产加工。
导线的压接过程中,有芯线部分和绝缘部分的压接,芯线压接与绝缘皮压接有一定的区别,芯线压接保证了端子与电线的良好连接,绝缘皮压接是为了减少震动以及移动对芯线。

在压接过程中,导体受到套管的挤压,在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上均发生形变,形成冷焊。导体与套管表面的原氧化膜变形破裂,导体与端子套管的纯净金属表面充分紧密接触,挤压变形过程中的微运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金属表面互相交融粘连。
压接常用术语
端子压接工具

端子压接质量判断有以下几个方面:外观检测、压接高度测量、压接剖面分析及压接保持力测量。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下外观检测的要求。
外观接查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导体层、绝缘层、压接喇叭口及端子料头部位。各个部分的要求如下:
导体端部要求:
a. 导体端部应与导体压接区域顶端平齐,最多不超过压接区域顶端1mm (图中a 区域)
b. 超过导体压接区域端的导体部分不能阻碍端子的对配功能和锁扣功能
c. 若端子对配的连接器采用的是family seal(预先组装在接插件里的密封件),则导体压接区域顶端的导体部分长度建议不大于0.5mm
绝缘层顶端要求:
绝缘层顶端需在导体压接区和绝缘压接区之间区域(图中b 区域)可见。
压接两端喇叭口要求:
a.导体压接区域后端需有喇叭口结构,喇叭口长度尺寸根据线径决定。
b.导体压接区域前端喇叭口可允许的最大值与后端一致。
端部切断突起(料头)要求:
a. 料头必须可见,以保证端子没有损伤。
b. 料头不应影响端子正常插入塑壳和对配。
c. 料头最大长度不应超过0.5mm,对于使用family seal的连接器,料头最大长度不应超过0.3mm,料头不能损伤密封圈。
良好的压接:1. 压接应能确保端子至少能压住线材绝缘皮的1/2周长的长度。
2. 端子爪在压接后,应能够形成互相支撑,至少应保证两端子爪互相接触。
3. 端子爪可以刺入绝缘体但不可刺穿绝缘外皮接触到导体。